关灯
护眼
字体:

秦观(六首)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这也是一首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词。它一上来就以“倚危亭”三字领起,点明地点。这座位置很高的亭子,就是词中主人公所在的地方。接着,展开了他登高临远时所见所感的情景。作者的登览,本来是为了观赏风景,抒散胸襟的,但首先闯入他眼中的,却不是别的,而是一碧无际的、散发着芳香的春草,这就反而勾起了他无限的愁思来。因为春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虽然每年被人刬除得一干二净,但到了第二年,依旧生长,依旧茂盛。这正像离人心中的愁恨不易排除,纵然暂时消遣,而触绪纷来,反而不断地滋长着。

    恨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要生动地表现它,必须借助于具体的形象。何况作者的恨又是那么悠久而深切,就更非有极其恰当的比喻,难以形容。在这里,他选择了“刬尽还生”的“芳草”来比喻自己的“恨”,就将一直为这种感情所苦恼,想借游赏来抒散,而结果适得其反,依然“对景难排”的这种内心活动,非常明白而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这两句的意象和一些古典作品具有渊源。它远从汉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的“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近从李后主〔清平乐〕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熔铸变化而出,而意思更为丰满。

    作者触景生情,感到像芳草一样刬除不尽的恨,乃是离别之恨。此恨既然无法刬除,就必然会在脑海中浮现别时情景,这就有了“念柳外”等三句。用一“念”字领起,知以下皆属念念不忘之事。“青骢”,骑青马的人,指己;红袂,穿红衣的人,指她。袂即衣袖,并排行坐,衣袖挨在一起,称为联袂。人离别了,衣袖也分开了,称为分袂。“柳外”、“水边”,记地兼写景;“青骢”、“红袂”,指人兼着色。分别场面,如见画图。

    回想别时难舍、别后独归之情事,使人不能忘怀。而当时却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分手。由于如李后主所说的“别时容易见时难”,事后回想,终不能没有晏殊所说的“当时轻别意中人”的懊悔。时愈久,悔愈深,甚至于觉得当时轻别,乃是做了一件大不该做的蠢事。光阴无法倒流,离人不能重聚,往事难以挽回,每一念及“柳外青骢”、“水边红袂”,就不觉猛地一惊,怆然伤神了。“怆然暗惊”一句,虽然很短,但句短情长,其中包含了多少别前的恩爱、别时的悲伤、别后的思念和悔恨在内。它的容量是很大的。

    过片更由分别的时候追溯到分别以前,仍从上片的“念”字贯串下来。想到所别之人是那样的美好,所以别后的相思就格外缠绵而深沉;转而又想到倘若她不是那样的美好,那么,自己的愁恨也许就要减轻一些了吧。词人于是忽然异想天开,归罪于老天爷,怪起“无端天与娉婷”来了。老天爷为什么无缘无故地要让她长得这么好呢?将惹恨的根源,推向老天爷,怪得没有道理;而今天的愁恨,又确实由于其人,如白居易赞美杨贵妃的话,是“天生丽质”,则又似乎怪得多少有点儿道理。这句话,妙就妙在它处于有理、无理之间。前人评诗词,往往有“无理而妙”的说法,正是指的这类情况。

    “夜月”两句,从正面写欢娱之情,用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之意。杜诗原是赠别妓女之作,这就暗示了那位姑娘的身份。同时,杜诗中说在扬州的十里长街上,家家户户都卷上了珠帘,人们却在其中找不出一个赛得过所分别的这位姑娘的,词用诗语,也就补充了对于她美丽的描摹。在和煦的春风中,繁华的街市里,遇到了这样容貌既美丽、性格又温柔的人,两相爱悦,在静夜满帘的月光下,浸沉在幽梦之中,这种生活该是多么美满啊!但正在这个时候,忽然分散了。于是词句一下子也转到描写别后的情形。

    用“怎奈向”三字作转折,是疑问,也是惊叹。(“怎奈”即怎奈何之意。“向”字是语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无实义)欢娱易逝,有如流水;不仅她弹奏的乐曲不可复闻,就连临别时她所赠送的碧色丝巾上的香气也渐渐减退了。这一切,都只能付之于“怎奈向”,也就是无可奈何。而现在所接触到的,则是晚风之中,落花片片,乍晴之后,残雨蒙蒙。这样的景色,也就使人觉得“那堪”,即不堪了。不说风吹花落,而说飞花嬉弄于晚风之中,不说阴晴不定,而说残雨笼罩了晴光。“弄”字和“笼”字,用得极其富于想象力,而又生动、新颖。这是所看到的景色。正在销黯凝伫,也就是心情抑郁伤感而呆呆地站着的时候,不知趣的黄鹂,却偏又来耳边啼唤,就更其使人烦恼了。这是所听到的声音。词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其潜台词是:久倚危亭,伤今念昔,已是难堪,何况所见所闻,又无一不使人烦恼呢?它以景语作结,而情自在景内。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别离的场面,随着情事的发展,细致地刻画了当时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内心活动。它一上来是写一位旅客将要乘船远行,情人赶来饯别,于是暂缓开船,一起饮酒。这时候所看到的是,远处被一些浮云遮掩着的隐约起伏的山峰,从近处一直延伸到天边的枯草。这一切给人的印象是黯淡的、萧瑟的,是深秋郊外的、与人物别离时的心情相一致的景色。

    在这里,作者用“抹”字形容那轻轻地飘浮在山上的一层层薄薄的云彩,用“粘”字表现那一望无际的、与远天逐渐衔接的已经枯萎了的秋草,就好像云是流质,可以抹在山上,草有黏性,可以粘住天体。两句非常精练、自然,又极其传神。(“粘”,宋本作“连”。“粘”字或是后人所改,但更好些。前人如钮琇、毛晋均有辩论。钮说见《词林纪事》,毛说见汲古阁本《淮海词》附注)这首词当时已到处传唱,这头两句尤其为人所赞赏。苏轼因此曾经开玩笑地给作者起了一个别号,称之为“山抹微云君”。而蔡绦《铁围山丛谈》中还记载着:作者的女婿范温曾经参加某一贵人的宴会。贵人有一歌妓,爱唱秦词,当筵唱了许多,其中当然有这一首。她起初并没有注意范温,后来才问他是什么人。范回答说:“某乃‘山抹微云’女婿。”座中的人不禁大笑起来。可见此词,尤其是其起句被人爱重的情形。

    “山抹”两句,是当时所看到的景物,而当时所听到的,则是本在城楼门边吹着而渐渐在晚空中消失的号角声。不但角声之悲凉引起了分手的情侣更多的离绪,而且画角吹罢之后,时间也就更晚了。

    一对情侣正是在这个地方、这个时候、这种情景之中,停船饮酒的。但船是即将远行的“征棹”,酒是借以解忧的“离尊”,“征棹”无非“暂停”,“离尊”只是“聊共”,这就如实地表达了两人无可奈何的惆怅心情。

    接着,作者写这位旅客,也就是自己,在将要离开此时所在地汴京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在这里生活的一段时期中所发生的“多少”“旧事”来。“蓬莱”本是海中仙岛,东汉人习惯用来指在洛阳的国家图书馆——东观。秦观曾在汴京的秘阁供职。秘阁则是宋代的国家图书馆,所以也可称为蓬莱。“蓬莱旧事”即指在京城的一段生活而言。现在,就要离开了,回想起来,真像烟雾一般,渺茫得很。平常说往事如烟,本来是个比喻,但此刻身在水边,江天在望,烟水迷离,又将心中所感之情,结合眼中所见之景,而融成一体了。因此,“回首”两句,可以是虚指情,也可以是实指景,妙在双关。

    回想往事,已如烟雾,极目前程,又只见寒鸦、斜阳、流水、孤村,情景本已萧瑟,何况又是从满腹离愁的旅人眼中看出,就更加不是味儿了。“斜阳外”三句,也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作者的朋友晁补之说:“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见《苕溪渔隐丛话》)这正是称赞其善于白描,形象鲜明,使人历历如见。隋炀帝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作者完全袭用其语,但正如晏几道之用翁宏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一样,放在全篇之中,非常合适,极其自然,已成为整首词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换头三句,写别前的幽欢和留恋。古人以解带暗示幽欢,如权德舆《玉台体》:“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橐砧归。”(古人迷信,认为妻子的裙带自解,是远出的丈夫要回家的兆头)贺铸〔薄幸〕:“向睡鸭炉边,翔鸾屏里,羞把香罗暗解。”《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寄生草〕:“今宵同会碧纱厨,何时重解香罗带?”香囊,是佩饰,解以赠行,作为纪念,如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三句以“消魂”两字领起,用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这说明,解带赠囊,皆属别情。苏轼曾讥讽“消魂!当此际”句为“学柳七作词”(见黄《花庵词选》),就是因为这种写法不够雅正,近于柳永之故。

    “漫赢得”两句,用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之意。不但感叹一切欢爱都成过去,而且是更多地担心后会难期,最后不免在风月场中空留下一个负心郎的名声。“漫”字有随随便便的意思。自己哪里会愿意留下这么一个名声?但却随随便便地留下了,暗示此别之于势有所不得已。

    哭哭啼啼,为的是不知今天一别,何时再见。但无论怎样伤感,也不能决定重见之期,那么,即使是衣襟衣袖上都招惹了许多泪水,留下泪痕,也仍然是“空”的。所以“此去”二句,乃是由此时相别,想到今后相思,由今后相思,想到相思无益,是对离恨透过两层的描写,所以更显深刻。

    画角吹残,归鸦成阵,天气向晚,船要开了,送客的人也不得不回去了。用“伤情处”三字郑重点出:这时回首遥望京城,已经万家灯火,到了黄昏时候。这就将虽然非分手不可,却仍然流连惜别的心情,曲折地表达了出来,从情又归到景,与篇首以景起对应。

    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这是一个很敏锐的观察。秦观在秘阁担任“黄本校勘”,是个官卑职小的工作,本不得意。在政治上,他同苏轼关系密切,属于旧党。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新党重新得势,旧党全部倒台。秦观也于此时外调杭州通判。这首词,可能就是作于此时。但关于“身世之感”,他只用“多少蓬莱旧事”二句轻轻淡淡地带过,不特因为这首词的主题是为了和情人惜别,而且那个“黄本校勘”,也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比起分带解囊的人来,简直无法相提并论,故侧重写情场失意而把官场失意只是依稀仿佛地包括其中。但“高城望断”,自觉“伤情”,也未必没有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所谓“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意思在内。这就是周济那句评语的含义。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词写的是春愁,是春天所感到的一种轻轻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它是那样一种细微幽渺的、不容易捉摸的感情,但经过词人以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却将它表现出来了。

    起句中的“小楼”点明词中主人公所在之地。随着他的上楼,词中展示了他在楼上所看到和所感到的一切情景。

    作品一开始写,上了小楼而感到春寒。这气候并不太冷,所以只是轻轻的寒意。“轻寒”而以“漠漠”来形容,就有寥廓冷落的感觉。接着登高一望,则是一个阴天,没有太阳,天色阴沉,竟和深秋一样。不说人情之无聊,反说晓阴之无赖,就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烦的景色,衬托了对景生愁的心情。

    凭阑远望,既感景色凄冷如秋,无可玩赏,于是只好回身进来。但反顾室内,则又见画屏闲展,屏上所画,乃是“淡烟流水”,幽幽的风景。这就更显得无论楼外室内,远观近瞩,所见所感,无往而非萧疏的景色,只能使人更增寂寞。

    过片一联,正面形容春愁。它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梦与愁成为可以接触的具体形象。所以梁启超称之为“奇语”(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前者比后者更为人所习见习知。但词人在这里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他这样写,并没有损害预计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其秘密在于这两组比喻之间的关联,是在“轻”和“细”上面。虽然“梦”和“愁”比较抽象,而“轻”和“细”,则是任何人在生活中都能体会的概念;而“飞花”之“轻”与“丝雨”之“细”,又属于常识范围,即使不用“梦”与“愁”来加以形容,也绝不会妨碍人们的理解。而另外一方面,则由于词人在看到“飞花”之前,已经有“梦”;看到“丝雨”之前,已经有“愁”。“梦”与“愁”,先有为主;“花”与“雨”,后见为宾。所以这样“颠之倒之”,反而合情合理,有助于表现作者的心境。而表现这种心境,对于作者来说,是更其主要的。就抒情诗而言,写景,其终极目的也还是为了借景抒情。

    “飞花”用“自在”来形容,“丝雨”用“无边”来描画,就愈使人觉得春梦自遥,闲愁无尽。春去花飞,使人为之惋惜、感叹,而它自己却满不在乎,反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那么飘来荡去,岂不显得毫无情思,格外使人觉得恼恨。春雨如丝,已足惹愁,更何况它没完没了地、无边无际地老是下着呢?

    在描写许多景物的同时,表达了词中主人公的像轻寒一样冷漠的感觉、晓阴一样黯淡的心情、飞花一样渺茫的梦想、丝雨一样细微的哀愁,此之谓情景交融。

    既然所见无可相慰,则唯有不见为净,只好放下帘子。银钩所以卷帘,银钩闲挂,表示帘已垂下。结句只写垂帘,不及其他,含蓄不尽。

    这首词写春愁。这愁,既没有涉及政治,又没有涉及爱情、友谊,或者其他什么。它其实只是写了一种生活中的空虚之感。这种空虚之感,岂但秦观,就连伟大的李白有时都不免会从其作品中流露出来。为什么呢?就是:古典作家是生活在那样一个令人感觉空虚的时代,那个时代不独为他们提供了那么一个客观环境,而且还助长了他们基于阶级地位和世界观所产生的主观弱点,即思想感情上的弱点。这也正如同涅克拉索夫的诗歌里充满了悲哀,是由于他那样一个有弱点的人而又生活在那样一个令人感觉悲哀的时代一样。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