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夏承焘先生说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吴战垒

    听夏承焘先生说词,是一大享受。四十年前,在课堂上听他说稼轩词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如在眼前。夏先生说词不用讲义,娓娓而谈,庄谐杂陈,课堂上不时爆发出欢快的笑声,真使人有如坐春风之感。夏先生这种授课态度,与另一位授课的任心叔(铭善)先生的严肃正经大不相同。任先生是夏先生在之江大学时的老学生,被夏先生视为畏友,他曾劝夏先生在课堂上要严肃一点,夏先生却说本性如此,无法改变。

    夏先生的说词,潇洒从容,举重若轻,能入而能出,能放复能收,如东坡之作文,“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得不止”,有水流云起、触处生春之妙。我觉得这正是切于词境的最佳阐说方法,似乎词中三昧,不如此则不能道破。夏先生本性为词人,他以词人之道说词,宜其有从容自得之乐,且能以之感动听众,与人同乐。心叔先生平生专攻经学和小学,且生性刚直,不苟言笑,其讲课之庄重严肃,亦正与其本性及所治之学相当。

    夏先生说词的最大特点是善于深入地剖析词境和体会词心,他绝不“拆碎七宝楼台”,咬文嚼字,见小失大,而能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地引人入胜,把一个完美的词境展示在你的面前。比如他说稼轩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指出这首词是词人隐居上饶带湖时,夜行黄沙道上的感受。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而各有深浅主次之分和心情急缓之变。首句“明月别枝惊鹊”,写夜空明月乍出,鹊儿见光惊飞。“别枝”者,离枝也,与苏轼诗“月明惊鹊未安枝”同意,而非唐人“蝉曳残声过别枝”作“另一枝”解之“别枝”。先生所说切合情景,故能片语解纷。次句“清风半夜鸣蝉”,虽在夜半,蝉鸣不止,可见天气十分闷热,则为下句写雨作伏笔。“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二句,为上片主笔。夜半无人,“说丰年”者,既不会是农人,也不是词人自言自语,而是随着稻花香四溢的那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之法,比正面抒写对丰收的喜悦更为生动而深刻。下片写雨和遇雨心情,极有层次。“七八个星天外”,写雨前空中起云,密布的云层中透漏出几颗星星,预示未雨而已有雨意。“两三点雨山前”,写夏天阵雨初来景象,数点飘洒,滂沱随至,它不同于春雨之随风潜入,悄然无声。“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写行人遇雨的心情,先是焦急,骤雨急至,急于找一个避雨的地方,记得在那土地庙树林边有一爿乡野茅店,可以去避避雨,歇歇脚。于是急急忙忙过了溪桥,那盼望中的茅店果然出现了,其心情的欣喜也可想而知。“路转”也正是心情由焦急而向欣喜之转折,由此一转而戛然收束,则使词情跌宕而生波澜。

    这类小词,看似平淡无奇,先生却善于把词中的意象贯串起来,提挈意脉,于无字处看出内在的关联和情感的逻辑,从而把一个完整的意境再现出来。

    这种善体词心、善解词境的说词功力,来自先生深厚的词学修养和文史底蕴。他撰有《唐宋词人年谱》,熟悉唐宋词名家的身世遭际和创作历程,知人论世,善于把词作放在一定的时空坐标上进行观照,又能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体验进行印证和想象,还能毫不费力地征引前人的作品参互比较,因而使人感到切理餍心,既熨帖深刻,又亲切有味。如先生说稼轩《清平乐》“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即与通常以“醉里”谓词人带醉者有异,而谓词人听到有人带着醉意用柔和娴婉的吴音在交谈,初以为是一对青年男女在谈情,定神一看,却发现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